全运会百名车手,首次飞驰港珠澳!

2025年11月8日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「中国移动杯」自行车(公路)男子个人赛在珠海鸣枪开赛。

这是全运会史上首创的跨境赛事,汇集全国百名车手,沿231.8公里赛道纵贯粤港澳大湾区,6次跨越三地口岸。

在速度与激情的碰撞中,它不仅书写了「一国两制」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,更见证了大湾区深度融合的崭新面貌。

珠海公路自行车赛跨三地创多项纪录

史诗级赛事:跨三地创多项纪录

本届十五运自行车公路赛,可谓「史无前例」。

  • 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3个代表队及两名个人运动员,共104名顶尖车手参战。他们从珠海博物馆出发,开启了跨越粤港澳三地的极限挑战。
  • 赛道全长231.8公里,分为四段精心规划的路线:香港段55.8公里、澳门段13.5公里、珠海段117.7公里、横琴段44.8公里。这不仅是全运会史上最长的自行车赛道,更以6次跨境通行,创下该赛事跨境次数最多的纪录。
  • 车手们的征程,串联起大湾区众多地标。港珠澳大桥上的风驰电掣、澳门大桥的雄伟壮丽、香港迪斯尼度假区的欢乐氛围、珠海渔女雕像的典雅端庄,都成为比赛中一道道流动的风景。
  • 上午9时发枪后,运动员们全程无间断骑行,在展现「更高、更快、更强」体育精神的同时,也饱览了大湾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魅力。
  •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角逐,山东队选手刘志城在最后冲刺阶段力压群雄,以5小时17分05秒的佳绩夺得金牌,为这场史诗级赛事画上圆满句点。

第十五届全运会自行车(公路)男子个人赛

智慧赋能:珠海研发实现「无感通关」

这场跨境赛事的顺利推进,离不开科技的强力赋能。

  • 比赛中最引人瞩目的亮点,莫过于6次「无感通关」的顺畅体验,车手们无需踩剎车停顿,即可快速跨越三地口岸。
  • 这一突破背后,是一套由珠海自主研发的智慧通关系统。它融合了北斗定位、射频识别(RFID)、人工智能算法等尖端技术。
  • 工作人员提前为选手配备RFID手环并录入相关信息,在赛道分界线处架设相应识别设备。当车手经过时,系统会自动感应识别,实现通关流程的全自动化。
  • 这套系统不仅确保了比赛的连续性与公平性,更构建起覆盖赛前、赛中、赛后全流程的智慧通关管理体系,为大型跨境赛事的组织运营提供了创新模板。

射频识别(RFID)

全民狂欢:三地观众共赴体育盛宴

赛事的热度不仅来自车手们的精彩竞技,更源于粤港澳三地民众的热情参与。

比赛当天,现场观赛市民络绎不绝,热闹非凡。珠海市民早早来到赛道沿线,举着加油牌为选手们呐喊助威;香港赛段中,不少市民特意前往赛道附近观赛,用掌声与欢呼声为运动员加油;澳门赛段的途经点更是人头攒动,每当参赛选手经过,现场的欢呼声便此起彼伏。

  • 这场体育盛事还吸引了外国友人专程前来珠海「观战」。他们纷纷点赞:「这里太棒了,非常美。」
  • 来自不同地区、不同国籍的人们因赛事相聚,在为运动员喝彩的同时,也加深了彼此的交流与友谊,让体育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。

深层价值:大湾区融合的生动诠释

这场跨境自行车赛的意义,早已超越体育竞技本身。

  • 作为全运会史上首次跨境赛事,它不仅是「一国两制」伟大构想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,更成为大湾区制度协同与创新的试验场。
  • 从三地海关、边检等部门的密切协作,到智慧通关系统的成功应用,再到赛事组织运营的高效衔接,都生动诠释了大湾区「一国两制、三个关区、三种货币、三种语言」背景下的协同治理能力。
  • 车手们车轮下延伸的,不仅是231.8公里的赛道,更是一条通往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。
  • 这次赛事总结的「全运经验」,为三地在交通、科技、文化、体育等领域的更深层次协同发展描绘出清晰路径,助力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与影响力的城市群。

三地观众共赴体育盛宴

总结

第十五届全运会自行车(公路)男子个人赛,以创新之姿书写了体育与融合的双重篇章。百名车手的跨境驰骋,不仅创造了精彩的竞技时刻,更见证了科技赋能体育的强大力量,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协同与无限生机。这场赛事带来的不仅是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,更是跨越地域的友谊、创新突破的经验,以及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崭新可能。

往期文章分享:香港电商玩家选择自立门户定淘宝/亚马逊?

Your Brand ‧ Our Mission